沪电股份,全称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,成立于1992年4月14日,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东龙路1号。公司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(PCB)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以及相关售后服务。其主要产品包括企业通讯市场板、汽车板、办公及工业设备板等,广泛应用于通信通讯设备、数据中心基础设施、汽车电子等领域。
沪电股份于2010年8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,股票代码为002463。公司注册资本为191,813.6273万人民币,法定代表人为陈梅芳,董事长为吴礼淦,总经理为吴传彬,员工人数为10,841人。
在财务方面,沪电股份2024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33.42亿元,同比增长49.26%;净利润为25.87亿元,同比增长71.05%。公司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5元(含税),总计派现9.61亿元。截至2024年底,公司总资产为212.22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18.41亿元。
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表现良好,2024年毛利率为34.54%,同比增加了11.4%;净利率为19.24%,同比增加了15.43%;每股收益为1.35元,同比增长70.14%。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0.47%,需要关注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沪电股份:砥砺前行,书写PCB行业新篇章
想象一个从昆山小县城起步的企业,如今已成为PCB行业的领军者。这就是沪电股份,一个见证了中国电子行业成长与变革的传奇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沪电股份,探寻它如何从一家台资企业成长为行业巨头的奥秘。
一、扎根昆山,从台资企业到行业龙头

1992年,沪电股份在昆山成立,那时的昆山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。朝气蓬勃的沪电股份,作为第一批大型台资企业之一,在这里落地生根。李明贵,沪电股份董事会秘书,回忆起公司的创立过程时说:“那时候,昆山还是一个很小的县城,但朝气蓬勃,我们算是第一批大型的台资企业,更是昆山第一家来自台湾的电子上市公司。”
从1998年到1999年,PCB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消费电子。但当时,国际主流的PCB厂商已经在这个市场站稳了脚跟。于是,沪电股份决定另辟蹊径,专注于大板面、高层数的PCB。这个看似冒险的决定,却让沪电股份在15年前就瞄准了利基市场,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二、把握5G、AI机遇,实现业绩新飞跃

近年来,全球AI浪潮席卷而来,成为PCB行业新的增长引擎。高速运算服务器、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,催生了对PCB的结构性需求。沪电股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,从2019年到2022年,在5G赛道上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,每年平均税后利润稳定在12亿元左右。
2023年,随着AI技术的融入,沪电股份再次迎来业绩的新飞跃。2024年前三季度,受益于席卷全球的AI浪潮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90.11亿元,同比增长约48.15%;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8.48亿元,同比增长约93.94%。这一切,都得益于沪电股份对5G、AI等新兴领域的精准把握。
三、AI赋能,提升生产效率

AI对沪电股份的影响,不仅体现在产品和市场上,还在于生产效率。李明贵表示,在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方面,公司也在顺应AI潮流,提升公司的信息化程度、自动化程度、智能化程度。今年前三季度的产值就已达到90亿元,而人数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多变化,产值却上升了。
这种变化,正是AI赋能的结果。沪电股份通过引入AI技术,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,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四、投资43亿元扩产,布局未来
为了满足高速运算服务器、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高端PCB的中长期需求,沪电股份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约43亿元,新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。该项目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,总建设期预计为8年。
第一阶段投资约为26.80亿元,预计在2028年前完成;第二阶段投资约为16.20亿元,计划在2032年底前完成。项目实施后,将新增年营业收入约48亿元,其中,项目的第一阶段预估新增年营业收入约30亿元,净利润约为4.7亿元;第二阶段预估新增年营业收入约18亿元,净利润约为2.85亿元。
这一举措,不仅展现了沪电股份对未来市场的信心,也为其在PCB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五、
沪电股份,一个从昆山小县城起步的企业,如今已成为PCB行业的领军者。它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、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坚定的执行力,书写了PCB行业的新篇章。未来,相信沪电股份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,为我国电子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黑料网 » 沪电股份,引领PCB行业,业绩稳健增长,未来可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