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桂园最近陷入了一系列财务危机,具体情况如下:
1. 巨额亏损:2023年,碧桂园发布了迟到的财报,显示公司税前亏损高达1673亿元,总收入约为4010亿元。2024年,公司继续亏损,归属公司股东的损失约为328亿元。
2. 债务违约和重组:碧桂园因债务违约问题,未能按时偿还债务,导致债务重组成为必要措施。2025年3月,碧桂园发布公告称,拟对境内债务进行重组,并暂停了8只境内债券的交易。公司还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与境外债权人就重组方案达成一致。
3. 法律诉讼和执行:碧桂园及其关联公司因债务问题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,涉及金额巨大。例如,2025年3月17日,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合计4.43亿余元。
4. 市场反应和销售策略:为了应对市场下行和销售压力,碧桂园在一些项目上推出了“特价房”,如西安云顶四期的特价房源。
5. 财务状况和流动性问题:截至2024年底,碧桂园的总资产为1.04万亿元,净资产513亿元,但负债率已飙升至95%以上。公司的现金流告急,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仅为63.62亿元,而短期债务高达2268亿元。
6. 管理层变动和监管:由于未能按时披露2023年度财务报告,碧桂园的三位核心高管受到了上交所的自律监管。
总体来看,碧桂园目前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和债务危机,尽管公司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债务重组和调整经营策略,但其未来能否顺利走出困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最近房地产行业可是热闹非凡,尤其是咱们熟悉的碧桂园,竟然正式爆雷了!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碧桂园这次爆雷背后的原因和影响。
一、碧桂园爆雷,原因何在?

说起碧桂园爆雷,还得从它的财报说起。根据港交所的规则,上一年财年的年报要在4月底前发布,可碧桂园的2023年年报至今还未发布。这可不仅仅是延迟发布那么简单,要知道,碧桂园在香港上市,发行了债券,在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有债券上市交易。比如在深交所上市的债券H1碧地01”,发行总额是20亿,票面利率是4.8%,如今还剩下2年3个月,到时候还不还得上是是个问题。
而碧桂园这次被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时通报批评,年报难产,投资者对碧桂园的实际经营情况一无所知。这可不仅仅是财报的问题,更是投资者信心的问题。要知道,财报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的载体,也是信息披露的根本。
二、碧桂园销售下滑,业绩堪忧

除了财报问题,碧桂园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。根据最新发布的公告,11月合同销售额为30亿元,合同销售建筑面积是33万平米,平均销售价格为9091元/平米。这个数据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是比较差的,销售额环比10月下滑31%,销售面积环比也下滑了27%。同比下滑更厉害,销售额较去年11月同比下滑51%,已经腰斩了,销售面积同比也下滑了43%。
要知道,碧桂园的黄金年份是在2019年,当年的11月份,销售额高达602亿,销售面积更是高达726万平米。5年时间过去了,销售额大幅下滑95%,销售面积也萎缩了95.5%,这可不是腰斩,而是脚踝斩。
三、碧桂园保交楼和化债,艰难前行

面对困境,碧桂园也在努力应对。2024年,面对经济与行业调整的大环境,如何穿过风暴,在周期考验和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,是每一个企业掌舵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。
在这一背景下,碧桂园最要紧的工作还是保交楼和推动化债。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表示,当下政策环境趋好,碧桂园要努力抓住机遇,做好三件事:保交房、资产管理、有效销售。三者相互作用,互为一体,是公司穿越周期、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四、未来展望,碧桂园能否涅槃重生?
碧桂园这次爆雷,无疑给整个房地产行业敲响了警钟。那么,未来碧桂园能否涅槃重生呢?
首先,碧桂园需要解决的是债务问题。据悉,碧桂园在2025年1月9日已公布境外债务重组关键条款,并据悉获得部分债权人表态支持。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其次,碧桂园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碧桂园需要抓住政策机遇。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,包括放开限购、降低房贷利率等,这些政策无疑为碧桂园提供了发展的机遇。
碧桂园这次爆雷,无疑给整个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。但只要碧桂园能够积极应对,抓住机遇,相信它一定能够涅槃重生,再次崛起!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黑料网 » 碧桂园正式爆雷,年报难产,销售腰斩,行业寒冬下的艰难求生